平潭鲍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质卓越的海洋珍品
平潭鲍鱼
产地: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
保护地域: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
公告信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品名称:平潭鲍鱼
公告号:证明商标
品牌特色
平潭岛是我国第五大岛,地处台湾海峡西北部,四周环海,潮流畅通,海域潮流变化快、流速高,水质透明度高,十分适宜平潭鲍鱼的养殖。
温度方面,平潭综合实验区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为19.4℃~20.1℃,属于鲍鱼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2月最低温度可达11.2~12.0°C,最热日平均气温27.9°C,且最热日时间短暂,使鲍鱼顺利渡夏。
研究表明,在10°C~20°C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鲍鱼的生长速度越快,食物摄取率和转化率也更高。20°C左右时,鲍鱼肤腺酶活性达到最佳状态,促进蛋白质合成,使得平潭鲍鱼个头大、生长周期短、蛋白质含量高。
在海水盐度方面,平潭海区盐度平均为30.46%~31.89%,这一盐度区间对鲍鱼生长极为有利,可有效减少能量消耗,提高生长率和体内蛋白质含量。
因此,正是得益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独特的海洋环境,平潭鲍鱼形成了个头大、生长快、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肌肉弹性好的优良品质。
产业概况
平潭鲍鱼养殖始于1986年,福州市水产研究所首次在大嵩岛海区引进黑鲍鱼试养,并取得超越原产地日本的生长成绩。1997年,陆上工厂化养殖和人工育苗成功,鲍鱼产业迅速发展。
随着育苗技术不断改进,苗量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一家育苗场发展到高峰期的60多家,目前稳定在30多家。平潭鲍鱼养殖已形成以流水-东庠海区、海坛湾、海坛北部、南海等海区为主的规模养殖格局。
养殖方式也由浅海筏式养殖向深海养殖转变,以海区网箱养殖和筏式养殖为主,产业链逐步完善,成为平潭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2023年,全区鲍鱼养殖面积1124公顷,总产量44081吨,年产值达21亿元。由于平潭无工业污染,水质优良,鲍鱼口感脆嫩、味道鲜美、出肉率高。
2021年,“平潭鲍鱼”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及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色指标
- 地理环境优越:平潭岛地处台湾海峡西北部,海域潮流变化快、流速高,水质清澈,适宜鲍鱼养殖。
- 温度适宜:年均海水表层温度19.4℃~20.1℃,促使鲍鱼快速健康生长,体内蛋白质含量高。
- 盐度稳定:海水盐度保持在30.46%~31.89%,有利于鲍鱼正常代谢,提升生长速度和品质。
- 品质优良:平潭鲍鱼个头大、肌肉富有弹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口感脆嫩,味道鲜美。
- 环境优势:四面环海,无工业污染,水质优良,鲍鱼养殖环境天然纯净。
专用标志使用单位
(此部分内容可根据具体使用单位名单另行添加。)